《三十六計》詳細解讀
一、三十六計具體計策
瞞天過海: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,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,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。
相關故事:公元 589 年,隋朝攻打陳國。隋朝將領賀若弼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,大列旗幟,遍支警帳,迷惑陳國。陳國起初以為大軍將至,盡發士卒備戰,後發現是調防,便撤回部隊。如此多次,陳國戒備鬆懈,隋軍渡江而來,一舉拔取陳國南徐州。
圍魏救趙: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,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。進攻兵力集中、實力強大的敵軍,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再攻擊,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,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。
借刀殺人:自己不出麵,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。
相關故事:三國時,吳國殺關羽,劉備伐吳,陸遜率軍迎戰。陸遜分析形勢後實行戰略退卻,待蜀軍鬥誌鬆懈,抓住其戰線綿延、首尾難顧的破綻,下令全麵反攻,燒毀蜀軍七百裏連營,以少勝多。
以逸待勞:作戰時不首先出擊,養精蓄銳,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。
相關故事:三國時,吳國殺關羽,劉備伐吳,陸遜采取戰略退卻,使蜀軍處於被動地位,欲戰不能,兵疲意阻。半年後,陸遜看準時機全麵反攻,燒毀蜀軍連營,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。
趁火打劫: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,現比喻乘人之危,撈一把。
聲東擊西:表麵上聲言要攻打東麵,其實是攻打西麵,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。
故事:韓信木罌渡黃河。
無中生有:本來沒有卻硬說有,現形容憑空捏造。
暗度陳倉: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(多指男女私通達)。奇出於正,無正不能出奇。不明修棧道,則不能暗渡陳倉。
故事:鄧艾屯白水之北,薑維遙廖化屯白水之南,鄧艾識破薑維聲東擊西之謀,夜潛軍徑到洮城,得以據城不破。
隔岸觀火:隔著河看對岸的火,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。
故事:郭嘉定計滅袁氏。
笑裏藏刀: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。
故事:隋文帝智滅南陳。
李代桃僵:原指桃、李共患難,比喻兄弟相愛相助,後用來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。
順手牽羊:順手就牽了羊,比喻不費勁,乘機便得到的,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。
打草驚蛇: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裏的蛇,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,行動不謹慎,而使對方有所覺察。
借屍還魂: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複活,後用以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,又假托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。
調虎離山: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,比喻為了便於行事,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。
此計運用這個道理,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,要善用謀,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,誘他就我之範,喪失他的優勢,使他處處皆難,寸步難行,由主動變被動,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。
欲擒故縱:要捉住他,故意先放開他,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製,先故意放鬆一步。
逼則反兵,走則減勢:走,跑。逼迫敵人太緊,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,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。
拋磚引玉: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,誘敵之法甚多,最妙之法,不在疑似之間,而在類同,以固其惑。
如:楚伐絞,軍其南門,屈瑕曰:“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,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。”從之,絞人獲利。明日絞人爭出,驅楚役徙於山中。楚人坐守其北門,而伏諸山下,大敗之,為城下之盟而還。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。
擒賊擒王: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,比喻做事要抓關鍵。
攻勝則利不勝取。取小遺大,卒之利、將之累、帥之害、攻之虧也。舍勝而不摧堅擒王,是縱虎歸山也。擒王之法,不可圖辨旌旗,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。昔張巡與尹子奇戰,直衝敵營,至子奇麾下,營中大亂,斬賊將五十餘人,殺士卒五千餘人。迎欲射子奇而不識,剡蒿為矢,中者喜謂巡矢盡,走白子奇,乃得其狀,使霽雲射之,中其左目,幾獲之,子奇乃收軍退還。
釜底抽薪:從鍋底抽掉柴火,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故事:曹操奇兵襲烏巢。
混水摸魚: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,也作“渾水摸魚”。
動蕩之際,數力衝撞,弱者依違無主,散蔽而不察,我隨而取之。《六韜》日:“三軍數驚,士卒不齊,相恐以敵強,相語以不利,耳目相屬,妖言不止,眾口相惑,不畏法令,不重其將:此弱征也。”是魚,混戰之際,擇此而取之。如:劉備之得荊州,取西川,皆此計也。
金蟬脫殼: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,比喻用計脫身。
此計引本卦《彖》辭:“巽而止,蠱。”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,穩住敵人,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,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。“蠱”,意為順事。
關門捉賊: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,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,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。
遠交近攻: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,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,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。
此計運用“上火下澤”相互離違的道理,說明采取“遠交近攻”的不同做法,使敵相互矛盾、離違,而我正好各個擊破。
假道伐虢:以借路為名,實際上要侵占該國(或該路),虢,諸侯國名,也作“假道滅虢”。
假地用兵之舉,非巧言可誑,必其勢不受一方之脅從,則將受雙方之夾擊。如此境況之際,敵必迫之以威,我則誑之以不害,利其幸存之心,速得全勢,彼將不能自陣,故不戰而滅之矣。如: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,晉滅虢,虢公醜奔京師,師還,襲虞滅之。
偷梁換柱:比喻暗中玩弄手法,以假代真。
此計運用此象理,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,車子就不能運行了。己方抽其友方勁旅,如同抽出梁木,房屋就會坍塌,於是己方就可以控製他了。
指桑罵槐:指著桑樹罵槐樹,比喻借題發揮,指著這個罵那個。
此計運用此象理,是說治軍,有時采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,行險則遇順。
假癡不癲:假裝癡呆,掩人耳目,另有所圖。
此計運用此象理,是說在軍事上,有時為了以退求進,必得假癡不癲,老成持重,以達後發製人。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,且不露機巧一樣,最後一旦爆發攻擊,便出其不意而獲勝。
上屋抽梯:上樓以後拿掉梯子,借指與人密談,也用以比喻慫恿人,使人上當。
此計運用此理,是說敵入受我之唆,猶如貪食搶吃,隻怪自己見利而受騙,才陷於了死地。
樹上開花:比喻將本求利,別人收獲,語出《蕩寇誌》。
此計運用此理,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借某種因素,改變外部形態之後,自己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,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。
反客為主: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,後指在一定的場合下采取主動措施,以聲勢壓倒別人。
此計運用此理,是說乘隙插足,扼其主機。《易經.漸》卦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,要循序漸進。
美人計:以美女誘人的計策。
此計運用此象理,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,己方順勢以對,使其自頹自損,己方一舉得之。
空城計: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,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,造成敵方錯覺,從而驚退敵軍之事,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、迷惑對方的策略。
反間計: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,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,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。
此計運用此象理,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,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。
苦肉計: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,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。
本計用此象理,是說用采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,就是順應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。
連環計:本為元雜劇名,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,王允設計,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,後又獻給董卓,以離間二人,致使呂布殺死董卓,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。
走為上: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,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、逃避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