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相關信息
一、基本信息
長篇小說,約 64 萬字,全名為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(又稱《三國誌演義》)。
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著,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曆史演義小說。
二、全書結構
全書分為 120 章,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、董卓之亂、群雄逐鹿、三國鼎立、三國歸晉五大部分。
三、版本情況
現存最早刊刻版本是明朝嘉靖壬午年(1522 年)刊刻的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,共 24 卷,240 則,每則前有七言單句標題,後刊刻本合並為 120 回,每回標題變為七言雙句,如“宴桃園豪傑三結義,斬黃巾英雄首立功”。
明朝嘉靖二十七年(1548 年)葉逢春刊刻的《三國誌通俗演義史傳》,共 10 卷 240 段,現僅八卷流傳,第三卷與第七卷佚失。學者對兩版本誰更接近原作有爭議。
四、內容梗概
描寫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曆史風雲,以戰爭為主,反映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及魏、蜀、吳三國政治軍事鬥爭,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。
刻畫近 200 個人物,如諸葛亮(賢相化身,鞠躬盡瘁死而後已,神機妙算)、關羽(威猛剛毅,義重如山,武聖)、劉備(仁君典型,仁民愛物、禮賢下士、知人善任)、曹操(奸雄,“寧教我負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負我”)等。
五、時代背景
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,農民起義此起彼伏,群雄割據,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,人民流離失所,羅貫中作為雜劇和話本作者,生活底層,了解疾苦,期望社會穩定,創作《三國演義》。
六、字數統計
正文約 628665 字。
全書共計約四十二萬五千字,章節分布:第一至第四十回約十八萬字,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約十六萬字,第八十一至第一百回約八萬字。
人物對話統計:劉備約十三萬字,曹操約十二萬字,關羽約七萬字,張飛約六萬字,諸葛亮約五萬字,其他重要人物如孫權、周瑜等約四萬字。
七、重要地位
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,曆史演義小說開山之作,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。
與《西遊記》《水滸傳》《紅樓夢》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