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主要人物及三國概況
一、重要人物
曹操:挾天子以令諸侯,實力最強,是三國中重要的一方勢力。
司馬懿:後期曹魏實權掌控者。
劉備:公元 221 年在成都稱帝,延續漢之大統。
諸葛亮:輔佐劉備之子劉禪,與孫權重新聯盟。
孫權:公元 222 年在中國東南部建立政權,229 年稱帝,史稱東吳。
其他重要人物:
荀彧、荀攸、賈詡、郭嘉、程昱、戲誌才、劉曄、蔣濟、陳群、華歆、鍾繇、滿寵、董昭、王朗、崔琰、毛玠、杜畿、田疇、王修、楊修、辛毗、楊阜、田豫、王粲、蒯越、張繼、杜襲
關羽、張飛、馬超、黃忠、趙雲、魏延、關平、周倉、關興、張苞、陳到、李嚴、薑維、廖化、馬謖、馬岱、陳式、雷銅、吳蘭、王平、任夔、張翼、馬忠、張南、馮習、傅僉、關索
二、三國簡介
1. 蜀國
曆代帝王:劉備、劉禪
公元 221 年,劉備在成都稱帝;263 年為魏所滅。共曆二帝,四十三年。
2. 曹魏
曆代帝王:曹丕、曹叡、曹芳、曹髦、曹奐
建安十八年(213 年)曹操被封為魏公,魏國始建;延康元年(220 年),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,正式取代漢王朝,定都洛陽,至鹹熙二年(265 年),司馬炎篡魏,改國號為晉,曹魏滅亡。
3. 孫吳
曆代帝王:孫權、孫亮、孫休、孫皓
公元 222 年,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政權;天紀四年(280 年)5 月 1 日,孫吳亡於西晉,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麵的徹底結束。
三、三國形成過程
222 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,孫權獲得荊州大部。223 年劉備去世,諸葛亮輔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。229 年孫權稱帝,國號“吳”,史稱東吳,至此三國正式成立。此後,蜀漢諸葛亮、薑維多次北伐曹魏,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後期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。263 年,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,蜀漢滅亡。兩年後司馬昭病死,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,建國號為“晉”,史稱西晉。公元 280 年,西晉滅東吳,統一中國,至此三國時期結束,進入晉朝時期。
四、三國主要內容
小說描寫了公元 3 世紀以曹操、劉備、孫權為首的魏、蜀、吳三個政治、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。東漢末年,漢室衰弱,黃巾起義,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實力最強。連年混戰,弱肉強食。官渡之戰,曹操滅袁紹,統一北方。赤壁之戰,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,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,形成三足鼎立,相對穩定的局麵。三國是曹操的魏國,孫權的吳國,和劉備的蜀國。曹操亡後,曹匹稱帝。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,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麵,奪魏為晉,建立晉朝。
五、各國詳情
1. 魏國(220 年 12 月 10 日—266 年 2 月 4 日)
後世史家多稱曹魏,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“後魏”,故曹魏也稱為“前魏”或者“先魏”,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。
東漢末年,天下擾亂,群雄逐鹿,曹操在軍閥混戰中,勢力逐漸增強,並且控製了東漢朝廷,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。曹操受封魏公時,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,因此漢獻帝封他為“魏公”、“魏王”,國號為“魏”。延康元年(220 年),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,正式取代漢王朝,建立曹魏,定都洛陽,至鹹熙二年(265 年),司馬炎篡魏,改國號為晉,曹魏滅亡。
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,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。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,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,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並入了版圖,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、吳為界。公元 263 年,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,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。
2. 蜀漢(221 年 5 月 15 日—263 年)
三國之一。公元 221 年,劉備在成都稱帝,國號漢,史稱“蜀”或“蜀漢”,亦稱“劉蜀”、“季漢”。蜀漢王朝疆域所及,北至武都、漢中,東抵巫峽,南包雲、貴,西達緬甸東部。占有今雲南全省,四川、貴州二省的大部,陝西,甘肅南部、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、越南西北部。263 年為魏所滅。共曆二帝,四十三年。
東漢末年,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,使得朝政日益腐敗,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,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。但不久,何進、董卓先後敗亡,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,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,於赤壁之戰後收複荊州各地,而後進取西川、攻下漢中,最終建立蜀漢政權。
蜀漢鼎盛時期占據荊州、益州,在經過關羽失荊州、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,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複,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,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、人口、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,國力再度強盛。軍事上蜀漢也常常占據主動,但後期逐漸走向衰落,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所滅。
3. 吳國(229 年 5 月 23 日—280 年 5 月 1 日)
三國之一,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,國號為“吳”,史學界稱之為孫吳。由於與曹魏、蜀漢呈鼎立之勢,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,故亦稱東吳。
孫吳是三國之中曆時最久的國家,曆四帝,共 52 年(自公元 222 年算起則為 59 年)。魏黃初年間,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,並受封吳王。黃龍元年(229 年)5 月 23 日,孫權在武昌(今湖北鄂州)稱帝,孫吳正式建國,隨後遷都建業(今江蘇南京)。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,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。孫吳大力發展經濟,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。天紀四年(280 年)5 月 1 日,孫吳亡於西晉,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麵的徹底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