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花源記》理解性默寫
一、環境描寫
1. 漁人“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”,其專注於一而忘其餘的精神狀態,與“徐行不記山深淺”的妙境相似,體現了古人認為優美山水可讓人忘卻世俗名利。
2. 漁人發現桃花林的原因是“忘路之遠近,忽逢桃花林”。
3. 吸引漁人“欲窮其林”的句子是“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。
4. 桃花林自然景色(環境)美好的語句: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5. 漁人發現桃花林麵積廣闊,樹種純一,為人間所罕有,頓生“尋仙”之意的句子是“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”。
6. 描寫一武陵人偶遇桃花林,驚奇地發現桃樹生長在溪流兩岸竟長達幾百步,“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。
7. 以“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”展現春日絢爛,借花草渲染桃林地麵之美,全方位展現桃花源暮春景象,令人驚奇。
8. 用“芳草”和“落花”來寫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: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9. 描寫桃花源在暮春時節草美花紛的桃林美景的句子是: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10. 漁人看到桃花林花草鮮豔美麗,落花紛亂,感到非常驚奇的句子是: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二、進入桃花源
1. 漁人誤入桃花林後想要走到桃林的盡頭,在“林盡水源”之處發現了一座山,山口處“仿佛若有光”,於是發現了桃花源。
2. 陶潛的《桃花源記》中“落英繽紛”一句,寫出散落在地上花瓣的雜亂繁多,而“並怡然自樂”一句,則點出桃花源人的平靜快樂之態。
3. 做事情,開始往往很艱難,但堅持不懈,就能達到新的境界。有人化用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中的語句來形容這個過程,說“初極狹,才通人。複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”。
4. 敘述進入桃花源不容易(寫出桃花源不易發現的句子)的句子:初極狹,才通人。
三、內部環境
1. 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,顯現出桃花源的環境是和諧寧靜的。
2. 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,不僅描繪出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和平,也暗示著桃花源內部的有序。
四、核心思想
理解性默寫要求我們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含義,通過分析這些描述,我們可以發現桃花源是一個理想中的烏托邦,一個遠離塵囂、充滿和諧與寧靜的地方。在理解性默寫中,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描述所傳達的信息,如環境的和諧、社會的有序、居民生活的寧靜等。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桃花源的獨特魅力,也讓我們對理想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通過深入理解這些描述,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桃花源記的核心思想,感受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。這種理解性默寫不僅有助於記憶文本內容,更能在心靈上產生共鳴,激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