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佳句摘抄及經典情節
一、佳句
1. “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
2. “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”
諸葛亮《出師表》中的名句,體現其對國家的忠誠與事業的執著。
3. “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!”
曹操之語,凸顯其自私冷酷。
二、經典情節
(一)三顧茅廬
東漢末年,劉備屯兵新野,帶著關羽、張飛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,即《隆中對》(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)。此後傳為佳話,常比喻真心誠意邀請賢人。
(二)桃園三結義
當年劉備、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誌士,在桃花盛開的季節、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,對天盟誓,有苦同受,有難同當,有福同享,共同實現人生理想,此故事一直被傳誦,亦有人效仿。
(三)三英戰呂布
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,上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,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。“三英”指劉備(字玄德)、關羽(字雲長)、張飛(字翼德)。
(四)三讓徐州
漢獻帝初平四年(193 年),曹操因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而發兵攻徐州,陶謙請北海相孔融、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,劉備遂帶領關羽、張飛、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。
(五)三氣周瑜
東吳水師都督周瑜,為借荊州屢向劉備索討,所有計劃皆失敗,二次受諸葛亮之氣。後周瑜欲遣魯肅為劉氏代取西川換還荊州,不料又被諸葛先生識破,領軍至城下遭趙雲嚴陣以待,知道有準備不敢攻城,後又被關羽、張飛、黃忠、魏延分四路殺來,氣得箭瘡迸裂,臨終薦舉魯肅繼任水師都督。
三、三國概況
(一)魏國
最早建立,由魏文帝曹丕建立,其父曹操在官渡之戰消滅北方眾多割據勢力,為其奠定基礎。赤壁之戰大敗,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,後司馬家篡位,滅亡於魏元帝曹奐之手。
(二)蜀國
由劉備建立,曾大敗曹操於赤壁,與孫權爭奪荊州,後在猇亭之戰中大敗,劉備死於白帝城,後主劉禪首個被滅國,最終蜀漢亡國。
(三)吳國
由吳大帝孫權建立,在蜀軍對魏國進攻、曹魏無法分兵東向的情況下稱帝,孫權曾多次出兵北伐,最終西晉的晉武帝司馬炎攻破東吳,吳國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。
四、《三國演義》相關
1. 故事背景設定在東漢末年,圍繞曹魏、蜀漢、孫吳三國展開。
2. 詳細描繪群雄割據混亂局麵及三國政治軍事鬥爭。
3. 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,開創曆史演義小說先河,是第一部長篇文人小說。
4. 被廣泛認為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,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。
5. 曹操是關鍵人物,被描繪為複雜藝術典型,惡德與才智並存。
6. 劉備寬厚仁慈、知人善任,堅韌不拔,將國家托付諸葛亮被傳頌。
7. 孫權繼承父兄江東基業,成為一代諸侯,羅貫中塑造其獨特形象深入人心。